24小时服务热线
绿氢生产对纯水的刚性需求与全球清洁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矛盾下,海水电解制氢技术展现出显著应用潜力。然而,该领域始终存在核心技术路线分歧:是采用直接电解工艺,还是通过淡化预处理后再行电解?尽管直接电解技术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国内外关于两种路径的技术经济性争论持续升温。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绿氢这种零排放的燃料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了能源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规模化制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临着系统协同、装备性能和成本控制等多重挑战。
7月1日”中远海运洋浦”轮在海南洋浦港完成首次国产绿色甲醇加注,这是国内首艘大型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的交付,标志着我国航运业绿色转型迈出关键一步,而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也开始用灰色甲醇了,马士基投放了12搜16000标箱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舶。绿色甲醇在当今全球能源转型高效赐能。
尽管绿氢概念炙手可热,相关报告与项目启动频现报端,但产业实践者仍感环节存在缺失。厘清绿氢发展的问题,需先明确两点:绿氢是否必要存在?若必要,何时能实现规模化?
在学界,催化剂宛如神奇的魔法师,它能够加速化学反应,却在整个过程中不消耗自身。本文拟对电解水制氢电解槽的催化剂进行剖析:
目前,全球氢气年消耗量约有5000万吨,其中差不多95%来源于化石能源,即灰氢和蓝氢。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氢虽然绿色环保,但成本高昂,仅占全球氢气产量的1%左右,而白氢的出现或将改变氢能格局。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首页
电话
留言
回到顶部